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当前日期:
信息公开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24年工作总结


2025年01月20日 14:12  点击: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商务厅的坚强领导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深化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谋划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委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传达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坚持高位推动,以上率下学习全覆盖。开通了专题学习网站,开展了学习研讨、专题党课、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二是圆满完成党委换届。严格按照省商务厅党组工作部署,召开中国共产党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第一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并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三是提升办学治校能力。进一步完善学院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优化决策流程。开展校内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持续推进学院依法治校水平。召开第四届教代会工代会完成换届,审议通过系列体制机制文件清理结果,保障了教职工民主权利。稳步推进泰安教学部由五贯制高职教育向普通高职教育转型发展,高职生占比97.7%,普通高职生达2100余人。四是举办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组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人才培养论坛等系列交流活动,回顾办学历程,总结办学经验,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发展强大合力。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省商务厅党组的关心支持下,充实了3名正处级干部。年内选派25人次参加省驻基层工作组、援藏博士团等工作。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五星党支部达72.5%。1个党支部通过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和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规范发展党员43人300余名党员参加“双报到”及社区党建共建活动。三是加强思想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完成意识形态迎评督导工作,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高校渗透蔓延专项行动,加强网络舆情常态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政治安全。四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围绕原原本本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警示教育、深化解读培训等内容,在学院官网设置专题专栏,发布学习内容58篇,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活动27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35场,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五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清廉校园建设,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和学院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层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切实将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1名教师获评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知识问答优秀学员。

(三)持续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专业(群)建设成绩突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省高水平专业群终期验收,国际商旅服务省高水平专业群中期验收。完成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虚拟现实应用技术2个专业中期验收和4个青岛市现代学徒制专业终期验收。遴选3个专业群、10个专业试点。二是推进教学提质培优。依托全国跨境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跨境电商专业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获评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9门,25门课程通过省教学资源共享课验收,立项打造特色数字教材15本。完成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认定19个,累计3257人次。三是打造贯通衔接培养模式。与青岛外事学校、青岛华夏学校等中职学校深入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枣庄学院、临沂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230人。四是教师队伍扎实推进。获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3个,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高等职业院校)1名,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名,青岛市教学名师1名。五是师生竞赛成绩有提升。教师获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项。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内总决赛金奖1项、铜奖1项,省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六是科研工作上新台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8项、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4个。获省市科研奖励11项。七是信息化服务教学成效明显。在教育部首次“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成熟度报告”中评价为A等,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入选山东省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2个。

(四)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一是抓准抓实“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委专题听取思政课建设情况汇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名、山东省学校思政金课1门、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项,青岛市十佳思政名师2名。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获全省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优秀案例1项,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1名,青岛市十佳辅导员2名三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18名,优秀学生干部9名,优秀毕业生237名,山东省优秀班集体2个。评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686.6万元。1名辅导员荣获2024 年山东省学生资助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四是抓好招生和就业工作。招录4471人,在山东省普通类专业录取平均分430分。8个专业最低分超本科线。10个专业平均分超本科线。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6.92%。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1.3万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22项。获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访企拓岗典型案例优秀案例1个。

(五)加强政校行企合作,积极服务国家、省重要发展战略。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成立冠名班、订单班54个。参加校企合作实习学生4375人,订单培养学生3705人,学徒制培养学生497人。全国跨境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二是积极开展服务“一带一路”援外培训。全年完成国家援外培训项目42期,培训项目涉及商贸、能源、文化、外交、教育等14个领域,共有来自68个发展中国家的1208名学员参加培训。三是服务东西部协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及区域发展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10余期,培训学员300四是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与乌兹别克斯坦院校共建中乌应用技术学院与海外高水平院校和机构新签署合作协议12个,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项目10余个。派出9名教师参加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入选山东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项目1个。

(六)牢守安全底线,确保校园稳定。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持续优化完善重大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安全责任清单。二是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做好法制安全政策宣传与解读,获2024年山东省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一等奖1项。三是建立“四心育人”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夯实“校-系-班-舍”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获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月展示活动一等奖、省首届高校心理教师教学技能展示与观摩活动二等奖各1项。四是开展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抓好消防、实验室安全和食品卫生等工作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回顾2024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管党治党存在“宽松软”问题,党风廉政建设还需持续深入推进。二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工作依然较弱,受办学条件影响,开展党建活动场所仍显不足,党建工作硬件环境改造仍需进一步挖掘空间和潜力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有差距,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五是财务状况相对较差,存在财务风险。“过紧日子”意识不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不多。六是内涵建设高水平成果偏少,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职教专家紧缺,整体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偏弱。

三、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内涵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委与行政议事规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积极培育党建品牌。守住一排底线,维护校园安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二)奋力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将办学质量列为重点攻坚任务,实施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改革聚焦省市重点产业链发展,优化专业发展与组群结构布局。高质量完成国际商旅服务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积极申报“新双高”校利用援外培训平台,打造职业教育“走出去”品牌。

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主动服务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根据省商务厅统一部署,积极参与中国上合经贸学院筹建工作。成立“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研究中心”,重点围绕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制度性开放示范区、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等深化理论研究,推出一批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强的优秀成果。

 

下一条: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23年工作总结